本小说是根据四川一家的曲折的家族史写成的。本文是该小说第一部分。
家族回忆录之时代洗礼下的四合院
第一章 岷江河边跳河的女人
推开厚重的大门,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叶照进了古老的院落,时代的尘埃向我们迎面扑来,在暗淡的光色下飞舞着。门柱子上,“1911年辛亥”的字样隐约可见,屋顶陈旧木梁上悬挂的小灯笼晃晃悠悠,呢喃着四合院所经的百年风雨,诉说着在时光中编织的百年回忆。(侧门口有一个鱼塘,门窗外有两颗老汽包树,院落后面是座山,山上都是安家祖坟)
宅子侧门口有个鱼塘,大而深,样式古老而漂亮,从外观来看,鱼塘曾经一定养过很多漂亮的各式各样的鱼儿,这里也定是那身着漂亮旗袍的小姐太太们最喜欢消遣的地方。门窗外的那两棵老汽包树依然在风中婆娑着,探着头,与院落后面的那座山遥遥相望,见证了山上埋葬着的安家史上的兴衰。
1937年7月7日,抗日战争在全国爆发,战火在各地燃烧起来,国势动荡,人心惶惶不安。
在四川的一个村落,似乎还守得一份脆弱的安宁。
春意渐浓,岷江河水渐暖,流水潺潺,向东奔去,一个小亭子悠然地立于江边,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人,悠闲地沏着一杯新上的春茶,细细品着,茶香四溢,好不自在。
此人正是岷江河边上大名鼎鼎安家袍哥的儿子,安立亭。
突然,扑通一声,惊起了悠闲自在的安家少爷。
只见一名年轻女子,手牵一名女娃,怀抱一名婴儿,从对岸的河边一跃而下,挣扎在岷江河的春水中。
“有人跳江,快来人呢”,安立亭一惊,手一抖,差点打翻手中的茶杯,他连忙起身,边喊边向江边奔去。
河水湍急,片刻便将女子和孩子冲向江心。
安立亭见状,立刻脱下他的长衫,一跃而下,向江心的女子游去。
江边的两名年轻渔夫见状,也跳进岷江,向两个孩子游去,河边渡江的渔夫一惊,连忙手忙脚乱地划着小船,向挣扎着的人划去。
一会儿功夫,终于将女子和孩子安然救上了岸。
“咳咳”,跳江的女子,勉强将腹中的水咳了出来,她艰难地睁开眼睛,渐渐清醒,那双好看的大眼睛里顿时盈满泪光,立时抽泣起来。
“这位夫人,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千万不要想不开,不看自己,也要看孩子的面儿啊”,旁边的妇人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劝说道。
“我的孩子”,听到孩子,女子突然从悲痛中反应过来,连忙寻找起自己的孩子。
“您的孩子没事儿,已经被救起了,喝杯热茶,暖暖身子”,安立亭整理了一下他的长衫,边说边递给女子一杯热茶。
苏黎阳抬头看着眼前的男子,一表人才,俨然一个盈满书香气的翩翩君子,她眼神亮了一下,立刻又暗淡下来,她失落地嘬了一口热茶,暖了身子,似乎也微暖了心。
“黎阳,你怎么这么傻,你不还有妈妈呢?”闻讯而来的老妇人,边哭边向这边奔来。
这位老太太是苏黎阳的继母,一直都是两人相依为命。
说起苏黎阳,这个女子也是命运多舛。
她本是岷江河边上梨花落的一名妇人,前几年经继母亲戚的介绍,嫁到了米易县的姓齐土司家的二儿子齐伟,齐伟因为有些学识,参军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名军官,去年上北方战场后,一年多没有回来,直到前几天,家里收到了一封血书。
得知了齐伟已经战死的消息,苏黎阳悲痛欲绝,她只得带着两个孩子去米易县投奔婆家,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,因为只是生育了两个女儿,母凭子贵,婆婆认为她们只是在浪费齐家的粮食,便狠心将她们娘仨给赶了出来,苏黎阳顿觉走投无路,又不想连累母亲,一时想不开,便带着两个女儿投进岷江,打算一了百了。
据说,在她很小的时候,母亲便去世了,苏父是个木匠,一个人要工作,不好养活她,便将她送到了别人家,给别人做童养媳去了,可是那家人对她很不好,让她住在没有床的柴房,给她很多活儿干,动辄还要打骂她,苏黎阳就这样度过了她人生的童年。
后来,苏父在给一家人做工的时候,与那家的独女相恋,入赘做了上门女婿,并将自己还有个女儿的事情隐瞒了下来,可是结婚后,妻子一直无所出,妻子在得知苏黎阳的存在后,便将她接回了家。
可是好景不长,一天,苏黎阳和父亲一起上山砍柴,被老鹰袭击,父亲奋力救下了她,但是自己被老鹰叼死了,从那时起,便只剩下眼前的继母与苏黎阳相依为命了。
只见眼前的女子,浑身湿透,狼狈不堪,大大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,看见母亲,更是哭得梨花带雨,那零落而凄惨的表情,都看在了安立亭的眼里,那样的神情,引得安立亭多了份愁思。
他多情地看着岷江的流水,不觉吟出,梨花落下梨花雨,岷江岸边岷江情。
那件事情之后,苏黎阳渐渐看开,继母待自己不薄,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,独立的生命理念渐渐在心中滋生。
上天从来给独立的人机会,不久后,便有人介绍苏黎阳去武汉大学的一家人那里做保姆,那对夫妻是武汉大学的老师。于是苏黎阳为了生计,便将孩子交给了继母,自己去了武汉。
苏黎阳心灵手巧,在那里做的很不错,据说那家夫妇对她也很不错,就这样,苏黎阳一做便做了一年多。
一年半后,苏黎阳从武汉回到了老家,她没说为什么,只是说舍不得孩子,便回来了。实际上,这在苏黎阳心中多了一个秘密,只是政治的事情,谁又能说的清楚呢。于是苏黎阳谁都没说,却很庆幸为那样的英雄夫妇做事。
而通过这一两年的磨练,也受到了那对知识分子的影响,苏黎阳似乎脱胎换骨,透出了一种新的生命力。
苏黎阳回来后,想起一年多前,被那家公子所救的事情,如今苏黎阳已经获得了新生,却一直没对自己的救命恩人道谢,便打算去拜谢一下救了自己和孩子的那位先生。
几天之后,苏母携苏黎阳,来到了陶然村的安家拜谢,苏黎阳特意穿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件米色碎花裙,春风吹拂,那摇曳的身姿,在管家的带领下,从红漆大门外走了进来,看起来与充满书香的院落竟是那么协调。
安立亭重新审视着眼前的女人,与之前的狼狈模样大相径庭,她气质温和,尤其是一双大大的眼睛,多情而明亮,她站在大大的院落里,大大方方,向着安立亭真诚地作了个揖。
自那天以后,安立亭也时不时地会在岷江岸边喝茶看景。而苏黎阳为了自力更生,便自己种起菜来,每天挑菜都会经过茶馆,来到茶馆旁边的市场里卖菜。
喝茶的安立亭总会不自觉地看向微笑着走过的苏黎阳,而苏黎阳也会时不时地给安立亭送一些自己亲手做的糕点,而安立亭尤其喜欢苏黎阳做的梨花糕,一来二去,两人逐渐熟识。
几个月后,媒人在安立亭的托付下,极力撮合他和苏黎阳。
两个孩子成为了苏黎阳的挂念,最后以苏黎阳带着小女儿过去安家,而大女儿则跟着继母一起生活为约定。
在那一年阳光明媚的夏天,一顶花轿从岷江河岸东边的梨花落,抬到了西岸的陶然村,苏黎阳嫁给了安立亭成为了安家的三太太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