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忘语
本文为七天阳光公司(经典生活)原创作品。作者为本公司特约作者:忘语,首发于本公司微信公众号:经典生活,微信公众号ID:jdsh800
1.
傲寒 马頔 - 孤岛
首次听到马頔的歌曲,是微博好友推荐的《傲寒》。
乍听之下,很有些哄骗小女孩的调调。通过谷歌知道,傲寒也的确是个女孩子的名字,这首歌也的确是写给她的,歌者和傲寒也马上要结婚了。
然后,通过豆瓣了解到,马頔用自己的名字,组建了一个音乐组织——麻油叶民间组织。
组织主旨,便是推广或者告诉别人,自己在玩儿民谣。
民谣?听起来很遥远的事情了。
她的历史,也的确很远,需要区分古代民谣和现代民谣。

2.
古代民谣,大可通过《诗经》来了解。但在古代人看来,《诗经》也总归是文化人的事儿,跟底层没关系。因此,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谣,有两个。一个是:直如弦,死道边;曲如钩,反封侯。另外一个是:千里草,河青青;十日卜,不得生。
朗朗上口,容易记忆,且有着内涵在里面,老百姓们很是喜欢。可喜欢归喜欢,毕竟这玩意儿不能养活自己,于是只有儿童传唱。
因此,民谣又称之为童谣。
古代童谣的作用,一方面满足于老百姓的业余生活,更重要的是,她有政治作用。
就如谶言一般,被反抗阶级灵活运用。

3.
现代民谣就没那么复杂了,但玩得的人少,又鲜有玩得好的人,逐渐被小众化、边缘化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网络的发展,流行歌曲大好时光的一去不返,苏兆龙、许嵩、郑源、王麟、凤凰传奇等主宰音乐市场的情景之下,民谣,再一次进入了大众视野。
但依然被冠以“文青”的印象。
民谣虽然也摇,但跟摇滚不同,最大的不同,是她摇完了不用滚。
可民谣,又总伴着“情色”、“粗口”等不雅词汇出现,比之摇滚要“疯”一点。
例如宋冬野,自一首《董小姐》火爆全中国之后,他以前的各种旧作也随之被众人浏览。
《董小姐》一歌,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性暗示,或许要符合年轻时那颗躁动的心吧。但与马頔合作的《海咪咪小姐》,则就是直白粗狂了,以至于初听之时,我这颗小清新的心脏,不由自主的猛跳一番,并神经兮兮的四下张望,看有无旁人。

周杰伦
周杰伦是赶在了好时代,再有本事的人,也得看天时地利人和不是。
马頔诸人,或者玩儿民谣的诸人,以京片子居多。在歌儿里,出现的京骂、国骂也屡见不鲜。但民谣的精髓,于我个人理解来看,应该是“讲个人感受”。
当然,这并非定义,不过是个人爱好。
并且,听歌儿,也得看情景、看年龄、看阅历。
例如哥们儿我单身,就要听《孤鸟的歌》来幻想,以便自我安慰;有了女友,要听《傲寒》,哄骗哄骗可爱的她;闹矛盾了,要听《海咪咪小姐》,逗逗她,让她笑笑。
这是情景。
十八九岁,正是冲动莽撞的学生时光,可能就对民谣无感了,要听摇滚,有范儿,骗女孩子玩儿。
这是年龄。
等到离别越多,波折越多,失败越多,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阴冷,明白了自己不过沧海一粟,可能就无法文青了,也是看不透人生,怎么着呢?凑合着吧。歌儿可能也就不听了,成为了,除非有什么长途跋涉闲极无聊之时的玩物而已。
这是阅历。

5.
民谣的巅峰时期,大概是高晓松还在玩儿音乐的时候吧。以一曲《同桌的你》,红遍大江南北,奠定了老狼的地位,也成就了高晓松的个人名气。
然后是罗大佑、然后是陈升,然后是水木年华的《一生有你》,接着是李健的《风吹麦浪》。
但他们,也顶多算是半个民谣歌者。
因为在后期,他们都不再唱“个人感受”这种小情绪歌曲。毕竟来说,流行乐更吃香。
可拼流行乐,咱大陆哪能跟港台班子拼呢?不消说周杰伦至高无上的地位,单单就以陈奕迅为首的香港流行乐歌者,大陆地区也是拼不过的。
这不是个人落后的结果,而是我们的音乐体系,落后了他们整整一个时代。
现在,有人从头做起,不得不说是个好现象。

6.
任何行业,都应该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。单一,只能是消费者的悲哀。
可民谣的涵盖范围太广了,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陆地区民谣?
有人说是王洛宾,他的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、《达坂城的姑娘》、《掀起你的盖头来》等,无一不经典,无一不有名。
但用一个人的名字,来定义大陆民谣,显然有些狭隘了。因为,王洛宾被称为“西部歌王”,主要描述新疆地区的民族风貌。
而中国,有56个民族。
那么,是不是每个民族都应该产生一位代表本民族的民谣歌者,然后齐聚鸟巢,开一场盛世歌唱大会?
这显然也做不到。
而且,我们不难发现,本土(包括港澳台)音乐,是西方音乐的延续化、本土化。民谣也不能避免。
可又有什么关系呢?地球终究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子,你我互相交融,也不算是坏事。
7.
有些人总在急躁。
宋冬野火了,马頔火了,李志火了,赵雷火了,有人便说,民谣也火啦!
火了吗?
我看不见得。
不用拿什么歌曲数量做对比,这在外人看来不算什么,得拿粉丝数做对比。
宋冬野的粉丝量是多少呢?截至目前,是43万人。
好,43万不算少了吧?至少比我六百多人的粉丝量多了几十倍。
可与基本没什么作品数量的掏粪男孩比,宋冬野就相形见绌了。
为什么?
因为幕后黑手只管赚钱,谁他妈的管什么艺术不艺术!
错了吗?
从赚钱的角度来说,没错。
而民谣不火的最大原因,或者说,民众对民谣的接受度不高的真正原因,还在于那些民谣歌者,很难将民谣与娱乐有机结合。
也就是说,他们的内功还未到家。
还没找到打动普通人去喜欢民谣、消费民谣的那根神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