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

 
写手风范
文史资讯
写手风范
代写回忆录
代写传记
代写家族史
影像记忆与PPT
代写企业史
代做忆情集
代写县志村志

 

信息内容
  写手风范 << 首页:您的位置
曹操:史上最正宗的盗墓范儿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6-03-16 22:06 阅读:

文:青心
本文为七天阳光公司(经典生活)原创作品。作者为本公司特约作者:青心,首发于本公司微信公众号:经典生活,微信公众号ID:jdsh800
 
 

寻龙分金看缠山,

一重缠是一重关,

关门如有作重险,

不出阴阳作卦形

 
 
 

 

随着寻龙诀的如期上映,摸金校尉再一次闪亮亮的出现在大家的印象中。看寻龙诀会被胡八一对古墓的无所畏惧,一往无前所震撼。也会对这个高大上的摸金组合心驰神往。

电影的开头提到,“摸金校尉”是一位帝王为了征战提供充足的财源而设立的职位,那么这位帝王是谁?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?从中又有多少故事呢?

这位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,掀起千层浪,在盗墓届被称为始祖的人物不是别人,正是曹操。曹操是名副其实的盗墓之王,为了保证盗墓有组织,高效率,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“盗墓办公室”的机构,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、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。目的很单纯,就是为了黄金白银,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。

 

 

在曹操的时代,盗墓是一个很有范的职业。

 

曹操盗墓时设“发丘中郎将”和“摸金校尉”,“中郎将”和“校尉”,都是古代的军中职位。“中郎将”在汉代是皇帝身边的亲信红人,统领皇帝的侍卫,御前将军。相当于今天专门担任京城和国家领导人安全工作的警备司令,级别很高,是皇帝的嫡系人马,非一般人能担任。

“校尉”,在战国末期已有此官职,秦汉时为部队中的中级军官,“中郎将”是指挥官,“校尉”是具体办事的头儿。

“发丘”,就是盗墓,自然“发丘中郎将”就是盗墓大队长;“摸金”指到墓中寻找宝物,“摸金校尉”顾名思义,就是带着一伙盗墓者干具体事的盗墓小队长。因此就有了这两个官职名称。

中平六年(189年)四月,汉灵帝刘宏死后,京都大乱。当时的西凉刺史的董卓拥兵自重。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,杀进京城,控制中央政权。之后董卓废汉少帝,立汉献帝,自称太师,专擅朝政。这时候引起的大家的不满,但是实力是硬伤,只有怨声载道,讨伐董卓一直都没能成功,这时候的曹操逃出京城,与关东众诸侯联盟,讨伐董卓。“散家财,合义兵”,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。曹操的盗墓行为,就是在这之后。

曹操的动机很简单,为了筹集军饷,他才打起了盗墓的主意。部队打到哪儿就盗到哪儿,哪座随葬品多就盗哪座。

 

 

曹操盗得最著名的墓冢是芒砀山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,这也是梁孝陵被盗的最早记录。

裴松之在《三国志·魏书》中有记载,“又梁孝王,先帝母昆,坟陵尊显,桑梓松柏,犹宜肃恭,而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,破棺裸尸,掠取金宝。至令圣朝流涕,士民伤怀。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、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此文出自“建安七子”之一的陈琳之手。这篇《为袁绍檄豫州》,成了陈琳流传后世的散文名篇。据说曹操有头风病,在看陈琳写的檄文时正犯病,看到要紧处时,曹操惊出了一身冷汗,头也不觉得疼了。

虽然如此,曹操对陈琳对他的盗墓指责,并没有过分的恼怒。后来袁绍兵败后,陈琳归顺曹操。曹操问过陈琳:“你以前跟袁绍时写信给我,只需列举我本人的罪状就行,为什么要往上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?”陈琳当时听到曹操这样的话,立即低头承认自己有罪。曹操是个爱才的人,没有进一步追究陈琳。可以看出曹操既没有承认自己的盗墓行为,也没有否认。

盗墓时,曹操都会亲临现场指挥。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,“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”。当然,在曹操的行为里应该也包含着阶级仇恨在其中。无论如何,盗墓都是不得人心的,。陈琳将曹操的盗墓行为写进檄文,也是考虑到盗墓行为的不义不伦,希望通过社会道德法庭来审判曹操,搞臭曹操。曹操盗墓时不可能不考虑社会的感受,所以他应该是有借口的。当时的曹操是以军事行动为幌子,才开拔进墓区的。

曹操盗刘武墓非常成功,但是,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,那时没有大型的起重设备,曹操手下是靠什么打开陵墓,盗出财宝的?

盗墓者在塞石上打了“牛鼻眼”,中间穿进绳子将塞石一块一块拉了出来,由此得以顺利进入墓室。但这里又有一个疑问,这伙盗墓贼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么重的塞石拉出来的?曹操的手下也可能是用了同样的手段,将刘武墓盗开的?没有人能说得清,这成了一个千古之谜。每次盗墓,曹操都会亲临现场,和大家同进退,破解帝王墓的层层玄机。每一次都能为军队提供充裕的资金补给。为了团队的发展,曹操也是无所不用其极。

 

那么,对于曹操墓也是千古之谜。曹操生前提倡薄葬。不止如此,为防止盗掘,曹操还建了好多疑冢并施行秘葬。有记载“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,乃设疑冢七十二”。

在曹操的遗嘱中,对于自己死后的葬仪,表现出一种与前代及当时世人厚葬之风完全不同的作派。一是墓地要选"瘠薄之地",不占良田;二是墓地须与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共用,不单独建陵园;三是平地深埋,"不封不树",不造坟不树碑;四是死后大办丧事,不厚葬,所谓"无藏金玉珍宝"。曹操一世之雄,生时拥有四海财富,而自选薄葬。让人始料不及。且不说他是否真正薄葬自己。曹操"广而告之"的目的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。首先,曹操曾为盗墓贼,正是因为如此,以他多疑的性格,以此来迷惑后人;防人盗其冢墓,怕死后不得安宁。这是曹操的狡黠之处。

曹操不仅想用薄葬的大谎欺瞒世人,以图地下太平,他还设置了七十二座疑冢,来防止后人盗墓。迷惑世人。 蒲松龄写了一篇《曹操冢》,天下之墓十之八九皆被盗贼所毁。唯独此公能"独善其身",也足见其心计深沉了。

最好的摸金校尉莫过于防了天下所有的同行。曹操如是。


 
 
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资讯中心 | 服务项目 | 作品展示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 手机网站   

1号2号3号


Copyright © 2016 深圳市七天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84994号 未经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传播。

免费咨询电话:

4006-708-701